新中國成立后,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,單位產量不斷提高,水稻的栽培技術形成了特有的“五常模式”,并聞名省內外。
20世紀50年代,五常的水稻面積已經達到近10萬畝,并逐漸成為中國水稻生產第一縣。
20世紀90年代起,五常就培育了適合本區(qū)域種植的五優(yōu)稻、松粳等系列的稻種,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術。
1993年,黑龍江省五常市龍鳳山鄉(xiāng)農業(yè)技術推廣站站長田永太在田里發(fā)現一株有12棵穗的稻子,用它作種子,種了十二壟稻子,當稻子快要成熟時,風吹稻田就會飄出撲鼻的香味,因此取名為“稻花香”,是百萬分之一變異的優(yōu)良水稻種子。五常人田里種的水稻十有八九是田永太培育的“稻花香二號”。
2006年4月,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到哈爾濱五常市考察。
2013年,五常市申報了國家級農業(yè)綜合標準化示范市項目,并獲批準。
2014年,五常市申報了“五常大米”地理標志全國知名品牌創(chuàng)建示范區(qū);
2015年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批準,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(qū)具有排他性,五常成為全國大米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唯一的品牌示范區(qū)。同年“五常大米”被中國地理標志大典收錄,國家質檢總局將五常大米與歐盟進行了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互換,為五常大米進入歐美市場搭建了新平臺。
2018年12月07日,為進一步凈化五常大米營銷環(huán)境,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五常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局長耿軍公布了《五常大米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實施方案》》,五常市大米協(xié)會有關負責人宣讀了保護五常大米品牌倡議書。